首頁 各期內容 34卷3期

2023 34卷3期

下一頁

「觀法」與「信法」 ──井上圓了的心理治療學

巫毓荃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平行且獨立於西方現代心理治療學的發展,日本哲學家與佛教改革家井上圓了於1880年代晚期創造了「心理療法」一詞,用以指稱一門他所構思的專門療法與學科。相較於井上於其他領域的成就,其心理治療學迄今並未受到太多重視。本文聚焦於井上1904年出版的《心理療法》一書,探討井上的心理治療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與影響。就井上個人而言,他之所以關注心理治療,乃是出於其一貫的宗教、哲學與大眾啟蒙關懷,心理治療不但能擴展佛教於現代社會的角色與影響力,現代化、合理的心理治療也有助於掃除迷信,並將人們的注意力導向內在,幫助他們獲致真正信仰。就日本心理治療史而言,井上是最早在現代醫學脈絡中系統性的探討身心交互作用的先驅者,並且揭示了心理治療與宗教及心理治療與修養的關係等重要議題。就世界心理治療史而言,井上從宗教與哲學關懷而開始關注心理治療的例子,透露了最早推動心理治療學發展多元分歧的驅力,而他的心理治療學也突顯了諸如宗教與科學、先驗與經驗、直觀與分析以及身心技法與言談的對立等形塑且仍持續形塑現代心理治療的重要議題。

關鍵詞: 井上圓了、心理治療、妖怪學、催眠術、失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