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各期內容 36卷2期

2025 36卷2期

上一頁 下一頁

房頭與輪年──明清時期九華山化城寺之叢林規制

王思思 / 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

明清時期,尤其是明中葉以降,不少著名叢林大寺房頭林立。學界對叢林「房頭」現象了解有限。一般認為其造成了叢林內部的無序競爭、損公利私,進而導致禪宗衰落。本文結合碑文、山志等文獻,說明明清時期九華山化城寺兩大房如何巧用制度共管、共利。「祖廟」化城寺在明初成為官方叢林,明前期由金陵大寺高僧,尤其是福慶與道泰先後擔任住持,鼎力恢復叢林兩序與寮舍規制,進而以兩序之名,衍生出兩大房。最晚自萬曆年間,該寺已實行輪年住持制,即每年自兩房中輪立東、西住持各一名。兩位輪值住持的方式使不同派系每年均有主事於叢林,統攝諸寮舍乃至全山公事之人。其共管、共利的核心,在於房頭移用叢林東西兩序與寮舍之建置,形成叢林、房頭、寮舍三層嵌套模式。此模式以宗法架構組織僧眾,應名山進香之浪潮拓展寮舍功能,並輔以住持輪年的巧妙設計共管、共利,是僧俗交涉下的制度性產物,也是明清佛教世俗化的重要面向。

關鍵詞: 東西序; 房頭制; 九華山; 輪年住持制; 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