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6卷2期
日本技術官僚與滿洲國──公路建設及二戰後土木學知的交流
林志宏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合聘副教授本文探究日本技術帝國主義及其交通運輸系統的關係,以滿洲國的公路建設為例,分析其具體實踐及知識傳承。從廿世紀初開始,日本將滿洲南部納入其帝國版圖,通過殖民活動創造新的政治和社會空間。此後,吸引許多知識人和技術官僚,經由推動現代化建設,彰顯技術在帝國擴張中的關鍵角色。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公路變成帝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殖民當局啟動十年道路建設計劃,旨在建立完善的交通網絡,促進經濟發展並提供軍事支持。1937年中日兩國開戰後,建設公路愈發重要,如「哈大道路」就是為了連接哈爾濱和大連兩地,提升經濟和軍事機動性。
日本技術官僚在殖民滿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應用當地知識來應對極端氣候和地理條件,還在二戰結束時因留用政策繼續貢獻其專業知識。以工藤忠夫為例,他在戰後參加中國的公路和橋樑建設,後來返回日本後仍積極推動中日技術交流。這段歷史反映殖民現代性的複雜角色,以及知識傳承如何跨越政治和時代界限,成為戰後東亞地區發展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