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5卷3期
保林重於造林,造林重於伐木──田納西河谷管理局與戰後初期的臺灣林業
洪廣冀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成立於1933年的美國田納西河谷管理局,以整體規劃、資源多目標利用、效率與專業至上、草根民主、國家中心等特色,成為後續30年在全球環境保育中動見觀瞻的領頭羊。本文主張,該局的理念與經驗為理解戰後初期臺灣林業體制的關鍵。1947年6月,省政府農林處林產管理局成立,首任局長為留美9年餘的康乃爾大學水利工程學博士唐振緒。受到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的啟發,他既不認同行政長官公署林務局以林產收入挹注林政的「以林養林」,也不同意省主席魏道明將林政與林產「分而治之」的構想。他認為臺灣林業應以保林與造林為優先,林產生產為其次,且林產管理局應為臺灣林業的最高主管機關,統轄林政與林產,如此方能以整體視野做規劃,且有效率地推動之。唐振緒的林業構想受到本土林學菁英的支持。有感於殖民政府雖對林業做了不少規劃,卻刻意排除臺灣人參與,且在戰爭期間,政府更與少數日籍企業及官商關係良好之臺籍業者聯手,掠奪臺灣森林資源,他們於是認為,這名留美博士將讓臺灣森林休養生息,讓臺灣重拾「福爾摩沙」的美名,而臺灣林業將會是臺灣人的林業。1947年8月,林產管理局的體系初成,唐振緒以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為師的構想大抵實現。然而,唐振緒及本土林業菁英追求的整體林業排擠了既得利益者,特別是那些自日治末期以來便在臺灣林業中站穩腳跟的材商。至1949年初,他們盡可能地瓦解林產管理局,將臺灣林業帶入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