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各期內容 35卷3期

2024 35卷3期

上一頁

遙觀與細究──法眼宗在北宋的式微與意義新探

黃庭碩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法眼系在入宋後如何盛極而衰,是禪宗史研究中的一樁公案。儘管歷來研究者早已注意到此現象,然不僅對其衰落時點的論斷未有共識,在促成原因方面亦多語焉不詳。本文嘗試借鏡已有一定積累的佛教地理研究視角,並導入新發展的「地理資訊系統」(GIS),一方面追蹤法眼宗在入宋以降的分佈變化,另方面觀察其與他系之間可能的競合關係。基於考察結果,筆者主張法眼宗在北宋式微的時間點,應當出現在十一世紀中葉,而促成其式微的主因,在於以雲門宗為首的勢力,於此時期倚仗著握有十方寺院住持任免權的地方官僚支持,大舉向法眼宗的大本營東南區域(即兩浙、蘇南、江西)進軍,不僅大幅瓜分法眼宗的經營空間,甚至還陸續襲奪法眼宗的長期據點。在既有重鎮頻頻失守、又沒能獲得相應補償的情況下,北宋法眼宗只能莫可奈何地在十一世紀後半沒落,終至絕跡。文章也在最末部分嘗試指出,法眼宗的式微不僅造就了禪宗版圖大洗牌,於宋代禪宗發展還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 北宗禪宗、法眼宗、雲門宗、佛教地理、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