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5卷3期
西元540年薩珊帝國對羅馬交戰之意涵
范姜士璁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西元540年春天,薩珊帝國(Sasanian Empire)的庫斯洛一世(Ḵosrow I, 531-579在位)入侵羅馬,劫掠包括安提阿(Antioch)在內等重要城市。這場戰爭不僅是這位波斯統治者即位以來首次對外軍事行動,更是在位期間唯一展演的軍事勝利。藉由考察薩珊政權內外情勢,以及波斯統治階級對先祖的認知,本文探討波斯打破532年「永恆和平」(Eternal Peace)條約以來和平局面,入侵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 527-565在位)政權的動機。在境內,自即位以來,庫斯洛一世的統治權威迭受貴族、皇族挑戰,對統治階級的支配更屬有限。更重要的是,彼時波斯不僅喪失對中亞的統治,更淪為嚈噠人(Hephthalites)的附庸。對自認卡亞尼一朝(Kayanids)──《波斯古經》(Avesta)中的上古伊朗政權──後裔的庫斯洛一世來說,上述情勢在衝擊自身與先祖間的連結之餘,更鬆動奠基於此的統治正當性。本文指出,540年出兵羅馬之舉係庫斯洛一世對上述困境,及其所致意識形態危機的因應。事實上,對深具卡亞尼一朝色彩,谷胥納斯普聖火(Ādur Gušnasp)神廟的參拜說明,庫斯洛一世將本次戰爭的勝利與上古卡亞尼諸王功業相比擬。隨著自身的「神賜榮光」(xwarrah)因興兵羅馬取得的勝利而提昇,庫斯洛一世得以強化自身與同受「神賜榮光」庇佑的卡亞尼先祖之間的連結。並進一步鞏固權威,扭轉即位以來的困境。